为夯实县域生态经济发展基础,准确掌握岱山县生态资源禀赋与服务价值,岱山县统计局主动作为、系统谋划,全面推进县域生态系统生产总值(GEP)核算工作,为县域生态文明建设与高质量发展注入统计动能。
一、提前谋划部署,筑牢工作根基。一是专班攻坚,责任到人。抽调业务骨干组建GEP核算专项小组,明确职责分工与目标要求,形成“专人抓、专人管、专人办”的闭环工作机制,确保核算工作起步稳、推进实。二是调研取经,积累经验。主动对接GEP核算试点地区丽水市,学习其在核算方法、数据采集、体系构建等方面的成熟经验,收集整理相关资料。三是专家联动,制定方案。积极联动环境与资源领域专家学者,围绕GEP核算关键问题开展多轮研讨,反复打磨优化,形成《岱山县GEP核算和实施方案(初稿)》,为后续工作开展提供科学指引。
二、推动部门协同,完善核算体系。一是协同联动,明确需求。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,精准对接数据采集需求,统一取数方式与口径,解决“数据壁垒”问题,确保核算数据全面、准确、可比。二是专题学习,提升能力。组织GEP核算专班成员及相关部门统计人员,专题学习《生态系统生产总值(GEP)核算技术规范》,聚焦核心内容开展讨论,切实提升人员业务素养。三是立足特色,构建体系。在借鉴国家、省级GEP核算标准的基础上,结合岱山县海岛县情,重点突出海洋生态、海岛植被等特色生态资源,构建县域特色GEP核算体系。
三、力促项目启动,加速工作落地。一是校企合作,借智借力。经过招投标,县统计局与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建立合作关系,依托高校在生态环境研究、核算技术研发等方面的专业优势,共同推进县域GEP核算工作科学化、专业化落地。二是精细筹备,保障启动。提前协调各相关部门、专家团队,明确各部门职责,做好沟通、资料准备等各项筹备工作,确保GEP核算工作高效有序召开。三是项目落地,全面推进。目前,GEP核算工作已进入编纂阶段,为后续建立适应县域发展的GEP核算体系、推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奠定了坚实基础。